據最新了解,在寶鋼聲稱要重組寧鋼后,備受業內關注。此案例被稱作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出臺后鋼企重組的“第一例”。
在重組一年后,從虧損10多億元,到去年6月實現了當月扭虧,10月份贏利過億,3月份至12月份贏利達到4億元,這些數據足以說明 “國有體制、民營機制”打造“大餅油條”新戰略的正確性。寧鋼產品定位不求高,只求適合。寧鋼員工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得到了充分的效益,實現雙贏。
在經歷了“一波三折”之后,寶鋼杭鋼重組后的寧鋼終于擺脫了虧損局面。“寧鋼模式”也正給中國式鋼鐵重組積累了經驗。
“產品沒有貴賤之分。大餅油條也有市場,但一定要做到最好,做到極致。”崔健說。寧鋼目前已具備年產400萬噸鋼的生產能力,主要產品是熱軋卷,細化品種已增至15種以上,市場定位以中低端為主。在技術上以“持續改進”為重點,提高制造能力,把“簡單、快捷、高效”具體化。
主管科研的原寶鋼股份副總經理崔健原在寶鋼進入寧鋼后,針對寧鋼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“大餅油條”理論——不求新,不求洋、不求高,但求適合寧波鋼鐵。也正因如此,寧鋼逐漸進入贏利局面。